第二天我們先來到水頭聚落
水頭聚落─頂界十八支樑
水頭黃氏族人經商致富後,集資興建了九棟二落大厝,俗稱「十八隻樑」,是目前金門所存最早的計畫性聚落群。傳統閩南二落大厝,以井然有序的梳式佈局,贏得昔日“有水頭富,無水頭厝”的美名。十八支樑約完成於清乾隆年間係由9棟大厝組成。
金水國小
水頭黃氏家族重視教育,鑒於學生增多,家廟場地不敷使用,於民國21年由水頭僑鄉集資興建,仿傳統書院採「回」字型的平面格局,俗稱蕃仔樓的類型,是當時全島最新式及規模最大的洋樓小學
可以當鏡子的金字招牌
學校側邊
金水國小有立面西式山頂,裝飾有精美的雕刻,包含了象徵純潔的天使,期望學生展翅高飛的老鷹及美麗的花草泥塑裝飾,內部紅磚做成的圓柱,有其「專注」之意涵
在橢圓形中可以見到〝A〞─希望學生成績都是A grade
展翅高飛的老鷹
紅磚做成的圓柱,有其「專注」之意涵
把前一晚看到的近200年的藥房搬來這裡
因為壯丁都出洋賺錢去,聖下婦女在家獨守寒窯,於是有許多閨怨或相思,都訴諸文字
來到學校當然要上課囉
上課內容是
阿秀巧認奇信
阿明與阿秀為一對夫妻,阿明出洋賺錢,拜託一位同鄉回去時交給阿秀100元及一封信,但這位同鄉卻少給阿秀錢,想說信中都是塗鴉,阿秀一定不知道,哪知阿秀看了信後詢問同鄉,阿明託他帶回100元,為何短少,同鄉大喊冤旺,阿秀解釋信中畫了8隻鱉8*8=64,4隻狗4*9=36,兩者相加即為100元,同鄉富了,還給阿秀應得的金額
看同學們都很認真上課
接著來到得月樓
金門最有名的古洋樓即為得月樓,是當時最高的建築物,為警戒及防禦盜匪的槍樓,以高樓能「近水樓台先得月」的意涵,取名為得月樓
洋樓─揉合南洋殖民地建築與地方特色的橋匯民居,為光宗耀祖的象徵
槍樓正面
槍樓側面
都好可愛喲
紫雲是黃姓的堂號
得月樓與旁邊一樓的蕃仔樓有一條逃生密道
這個圓圓的是時鐘─時間是12點55分,惕勵子孫要勤奮努力
第一面牆上面的是〝喜〞,下方是〝萬福相連〞
卍─以前只是個符號據說直到武則天才訂出“萬”的讀音
華麗的西式山頂
一樓的柱子也很華麗
二樓的偷窺孔,可以知道樓下的來客是誰,且若有危險,也可防禦
發現磚塊顏色不同嗎?這是古代的保險箱喲
另一棟豪宅
這面山頂很有意思
上方是老鷹,下方是有翅膀的老虎
都是猛獸
這個對聯可是需要細細看的
在窗上的要由外向內念(下面的寫法順序同照片)
右邊:邸舊門龍
左邊:鶯谷新遷
門聯
右邊:美輪美奐卜其吉
左邊:肯堂肯構居之安
走著走著看到可愛的劍獅石敢當
問解說員,認為是近期台灣來的
四維堂
古時是書房,現在應該是民宿吧
久違的石獅子
我想它的作用應該跟沖繩一樣,防風
另一棟豪宅
西式山頂
兩匹飛馬,我想這棟建築的主人當時的想法應該是想〝速速〞馬到成功吧
接著來到碼頭,準備搭船到小金門
這裡還有海巡署的人員
從船上看到的小金門
其實船程不長,好像不到30分鐘耶
來張地圖可能比較清楚
烈嶼就是小金門,不要像我一樣傻傻的,一直在地圖上找不到〝小金門〞三個字,後來才終於知道,原來
烈嶼=小金門
車轍道─可以讓戰車、一般軍備車通行
在金門好像也有看到,似乎並不限於小金門才可看到
首先來到湖井頭戰史館
湖井頭,是國防的重要據點,距離廈門只有5000多公尺,透過高倍望遠鏡,還可以看到對岸“一國兩制”的牌樓呢!不過很可惜我沒看到,因為實在搶不到望眼鏡看呀
除了戰史陳列外,湖井頭還曾是播音站和觀測所
這是大門的門環
砲彈簡介
在八二三戰史館裡有更詳盡的介紹,砲彈種類也較多,不過因為燈光的關係,這裡的照片比較清楚,所以只好放這張囉
這應該是各隊的旗幟
不需要望遠鏡也可以看到對岸
只是天氣不好,霧霧的
在這裡手機訊息會收不到,會變成國外漫遊呦!
電話亭
這是以前會看到的標語
接著來到陵水湖散步、賞鳥
陵水湖為烈嶼最大的淡水湖,面積6平方公里,具有軍事防禦和水利灌溉的作用,四周湖景清幽靜謐、潔淨自然,而有“小西湖”之稱。陵水湖亦是小金門最重要的鳥類棲地,以至此停留渡冬的冬候鳥為主
在陵水湖旁廟宇的脊墬
不太清楚其含義,可是很特別
另一邊的脊墬
是福氣的意思嗎?
小金門最高的馬祖像位於九宮馬頭的羅厝,高7.8公尺,是羅厝漁港的新地標,庇佑與指引船隻的航行
這座廟宇有二對石獅子,且金爐上趴著的好像也是獅子,只是沒時間了,所以沒有細看
這座廟宇在馬祖像的後方
從九宮坑道入口旁看出去的海景
吃完午餐,來走走九宮坑道
九宮坑道,又稱為四維坑道,總長790公尺,其功能在確保戰力、延長作戰備戰時間,有效達成快速運補、快速攻擊的兩棲作戰目標
因此坑道的出海口並未阻隔,所以可見海水之漲、退潮景觀,大潮時海水甚至會淹到景觀步道上,所以在入口處有漲、退潮資訊供參考
要進去囉!
太陽真的好大呀
從岩石的豔色可以看到漲、退潮的水位
地上有螃蟹及蝙蝠的圖樣,這是後來修建時印上去的
這裡有模擬當時開挖坑道的方式
先用鑽孔機鑽洞後,在洞裡放炸藥
又要準備曬太陽啦
出來囉
這是九宮坑道的mark,上頭有寫是天山及長江部隊共同完成的
大金門→風獅爺
小金門→小白雞
風獅爺─為克制風害之神獸,由石獅之型,結合風師(風神)之名演變而來
皆為鎮風風獅爺為大金門的守護神,而小金門的守護神為風雞,故而小金門有風雞的故鄉之稱
據民間習俗,白雞紅色雞冠上的血,有避邪除魔的功能,可鎮風、化解風水的沖煞,而雞可以克制蟻害。相傳以前小金門居民因旱災、蟲災、風在一籌莫展之際,由遠方飛來一隻風雞,洪冠白羽,風雞踏過的地方立刻恢復生機,因此風雞成為小金門特殊的民間信仰
因為時在沒看到風雞,這是在碼頭拍的
接著又搭船回到金門
據說我們來回都是搭同一艘船
緊湊的行程接著來到瓊林坑道
瓊林地下戰鬥坑道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民防坑道,全長1355公尺,密布於瓊林村的地下,共有12個出入口,可連接到村中的重要建築。
瓊林設置地下坑道在清代就有,當是是為了抵禦盜寇而建,國軍進駐後,將當時 戰略位置重要的瓊林村納編為〝戰鬥村〞
這是射擊口
真的可以稱為戰鬥村,因為由配置上看,小小孩也是有任務的
標語
在坑道內
走出坑道後,迎接的是榮獲四大獎的風獅爺
本風師爺是由整塊花崗岩雕鑿而成,但在民國三十八年(1949年)因部隊構築工事,不幸埋入土中,至四十年以後(1951年後)才因雨水沖刷得以重見天日,即由當地村民豎立於原址旁(第一次變更位置)。四十八年時(1959年),又因建築公廁,才又將風獅爺移至現址。
在民國86年金門風獅爺票選活動中,榮獲』,最具神獸威儀」、「最具表情神態」、「穿著最有品味」及「最雄偉」四大獎
這一次來只看到這個風師爺,有點可惜
第二天的最後一個行程,是到太武山散步
太武山是金門的最高山,有253公尺高度,自太武山公墓北側玉章路口起至太武山「毋忘在莒」勒山石前或深入「海印寺」,約莫有3.5公里的路程,沿途林木繁盛,四季變化,令人賞心悅目,約一小時路程。
在公墓前的對聯
禦侮同心驅日寇
鬩牆反目動干戈
要開始爬山囉
玉章路牌坊,這裡便是太武山歩道的起點,全長約3.5公里,先總統蔣公取名「玉章路」,是為了紀念民國42年到46年當時金門防衛廳司令劉玉章將軍。
劉玉章將軍的銅像及事蹟
這是桔梗蘭或是山菅藍的種子
車桑子的種子
第一次離蜻蜓這麼近拍照
偵測雷達
軍事雷達最早出現在太武山,初期完成兩具雷達,其中一具不停的上下搖動,是對空偵測雷達,另一具呈360度的旋轉,是對海面實施偵測。後來雷達外部加設圓形防護罩,遠望有如「冰淇淋」。
這是半山腰看下去的景
總統訓示
我想這在戰時,官兵一定要背起來吧
在我們的要求下陳隆盛解說員帶我們來到倒影塔
倒影塔立於觀兵奕棋處岩洞的上方,原是明初周德興在金門建三塔(茅山塔、文台古塔及倒影塔)之一,原塔已倒塌,目前的塔身為民國94年10月縣府於原地重建,塔身有〝文、峰、聳、秀〞四字。
傳說夕陽西下時,長長的塔影倒映在海面上,吸引眾多魚兒聚集環游,蔚為奇景。清朝文人描述「塔影壓滄波,反射照巖樹,顛倒非神通,理為靜者悟」,不過物換星移,目前在塔旁均為田地,當時塔影倒映在海上的影像已不復見
鄭成功觀兵奕棋
由玉章路牌樓往上行約1.3公里可抵鄭成功觀兵奕棋處,此乃明末鄭成功與幕僚們戰時觀兵運籌、閒來弈棋遣興的地方。該處有一天然岩洞,洞內原有刻上棋盤的古桌椅,但皆已傾毀,現在所見是後來國軍重修。
毋忘在莒
勒石高十餘丈,臨崖而立,係民國41年蔣公巡視金門時,以金門位居前線,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頒佈的墨寶
繼續往下走來到海印寺
彌勒佛
海印寺古稱太武巖寺,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(1265~1274年),已有800年歷史,堪稱金門第一名剎。寺前有鐘樓與鼓樓,鐘樓裡一口大銅鐘重逾750公斤,據說“鐘聲可聞30里”,石階下的蘸月池清澈甘冽。
這麼大塊石頭可以簍空雕鑿,真的很厲害
由左而右為:
增長天王、持國天王、韋馱天王
多聞天王、廣目天王
鐘樓及鼓樓
金門有12奇,這裡就有二奇
海山第一及 蘸月池
海山第一,稱為石門關,為一奇
蘸月池,是海印寺前的水池,池水清冽可口,常保豐沛,遇雨不溢,遇旱不涸,是為一奇
很特別的觀音雕像
夕陽西下,在大武山據說是全金門為一為有路燈的地方,所以必須盡快下山
打道回府休息去,結束第二天的行程
【本部落格資料來源:金門縣觀光旅遊網http://tour.kinmen.gov.tw/chinese/;
各地說明牌;
陳隆盛解說員辛苦及詳盡的解說;
驚奇100遊金門,2011.03金門縣政府編印;
古蹟入門,1999.12.10,李乾朗、俞怡萍合著】
相關連結:
2014金門采風─古厝、鸕鶿之旅 part 1 http://phoebe824.blogspot.tw/2014/12/2014-part-1.html
2014金門采風─古厝、鸕鶿之旅 part 3 http://phoebe824.blogspot.tw/2015/04/2014-part-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