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.9.12由於是連續假日(對我而言),原本要到遠一點的地方玩耍,但連日來鳳體微和,決定休養生息就好,睡到中午起床,還是懶懶的,外頭天氣陰陰的,還是決定出門走走
首先來到的神農街
神農街─古名北勢街
街頭的壁畫,當時不懂畫的意思,回來整理照片時,才發現就是第一家店鋪的廣告
看到這景象,好像是古裝的拍片現場,好有古意
第一間房屋就非常特別─永川大轎
當時真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,只知道大概是與木頭相關的行業,後來查了一下資料,原來大有來頭
永川大轎─王永川先生以傳統手工打造神轎,他認為轎子是神明使用的,必須盡善盡美。據說在台南,九成以上的神轎出自此處。
【資料來源:大台南的西城故事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】
再來一張正面照,從半掩的門中可以看到師傅正在努力工作中
在永川大轎的對面有一排座椅,現代與古代真是非常大的落差,但卻不會有不協調的感覺
難得觀光景點沒有人耶,趕快照一張
這好像是家塔羅牌館,門面非常的鮮艷
這個與前面的永川大轎─建築應該是清代的老店屋模樣
這些兩層樓高的老房子,在清朝時代(200多年前)都是商人所使用的店屋。這些老店屋的基本結構是;一樓臨街空間做為洽談生意的店面,二樓則做為存放貨物的倉庫。當貨物由南勢港碼頭卸下,碼頭苦力將貨物運至港邊店屋時,工人由二樓開的小門放下繩子,將貨物拉上去存放。
【資料來源:台南歷史散步(下)─黃靜宜,王明雪編著,遠流出版社】
使用剪紙讓門面繽紛多彩,但與古建築卻不顯突兀
門前的燈還有夜行性昆蟲,更顯熱鬧
這是另一種搭有小陽台的店屋
可愛造型的路燈
雖然建材改為水泥,但造型一樣古樸
金華府
本廟是北勢港的許姓苦力於清乾隆15年(1750)創建,修建於道光10年(1830),是府城少數以〝府〞為名的廟宇,且以街屋形式興建的宮廟,更為宗姓會館與廟合一的廟宇,供奉從家鄉(泉州石獅玉珠巷)請來的守護神─文衡聖君(關帝爺)、李王爺、馬王爺、黃王爺。昔日臺江內海所航行的船隻上所供奉神明皆需金華府馬府千歲鑑印,乃屬掌管神界海關府第【資料來源:大台南的西城故事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】
地上的圖案不知道有何意義
在金華府對面有一間店鋪,但他們的匾額很吸引我,回來出書才知道,原來這也是有來頭的
三協境
簡言之:在清朝為了防衛之需,所以有一些民間團體組成防衛隊,在五條港區域南有三協境,防守地點包含南勢港及南河港區域;北有七合境,防守區域包含佛頭港、新港墘港及兌悅門區域
其實當初吸引我的並不是匾額,而是撐住匾額的那兩個釘子(是這麼說吧),還蠻有特色的
這是那家店裡的作品之一,我覺得寫得很棒,徵求老闆同意後放在部落格中
在三協境的旁邊有一家〝慢慢鳩生活木做〞及〝鳩慢食堂〞
櫥窗近照
走進裡頭休息一下,這是入口處
進來後才知道其實這些老房子,外頭看起來雖然不寬,但裡頭可是很深的,前面是餐飲及產品展示區,後面是木做工作坊,並不對外開放
這個告示直接告訴你裡頭賣的是甚麼藥
且我覺得這片木頭的紋理真的很漂亮(可是不知道是天然的自然美,還是後天的人工美)
這裡店家的牆面大多很古樸,沒有太多的裝飾
有一個天井
這家學生服好像有穿過耶
特別的門鈴─使用酒瓶廢物利用
發現了嗎?有人在釣魚
這尊雕像面壁思過中
不知道犯了什麼錯,從他背後的字條看來面壁思過了一點時間了
很特別的門牌
非常熱鬧的信箱
每一家店都很有特色
這椅子的椅面不是方的,也不是圓的,是菱形,不知道是不是比較符合人體工學
在這古樸的巷弄中,出現好多家酒館,可是奇怪的是,還是不覺得怪
聽說這裡夜間比較熱鬧
從店家的告示─〝夜深深,輕聲聲〞,我想應該是真的
走到神農街底,看到一戶人家好喜歡這個格局
再近一點看
兩旁的門也很有特色
裡頭有一個天井
從裡頭照
後來看到某一本雜誌才知道,原來這是一家民宿─木子民宿,老闆姓李,所以叫做木子,一樓是作品展示,二樓以上是住宿區,所以謝絕參觀
牆面也是未多加裝飾
雖然已是荒廢的房屋,也被樹木覆蓋,可是不難看出當時的風光
因為沒有做好功課,所以一進來神農街覺得好怪,一直聽到〝五條港〞,我想我在台南也住了一段時間,好像沒聽過這地方或古蹟名稱是五條港的,回來查查才知道這歷史由來
五條港
府城是清代移民來台開墾最早進入的台灣城市,而五條港是當時對外的門戶,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是指台灣發展城市的先後順序。台灣府城的港口是指西城外五條港,從北到南的順序為:新港墘港、佛頭港、北勢港、南河港、安海港,其主要的街道為:咾古石街、佛頭港街、北市街、南勢街、南河港街、外新街,港道與街市皆呈東西走向。五條港聚居的商家、店家、苦力從家鄉迎奉神明來此,並逐漸擴大興建廟宇,以此做為族人凝聚的中心。新港墘港:西城居民的水肥由此運輸到城外新開墾區,故亦稱為糞溝墘港,閩粵移民多由泉州晉江縣而來,移民多為〝黃姓〞,以集福宮為信仰中心
佛頭港:亦稱禿頭港,是五條港中最大的港道,清代府城划龍船都在此舉行,閩粵移民多由泉州晉江縣而來,移民多為〝蔡姓或施姓〞,以崇福宮、聚福宮或慈聖殿為信仰中心。
北勢港:港道在水仙宮前,閩粵移民多由泉州晉江縣而來,移民多為〝許姓〞,以金華府為信仰中心(有些書上寫南勢港,有些又寫北勢港,其實有點不清楚)
南河港:南河港上有接官亭,是昔日官府送往迎來之處,亦為鎮渡頭主要碼頭區,閩粵移民多由泉州安南縣或晉江遷來,移民多為〝郭姓或盧姓〞,以西羅殿或南沙宮為信仰中心
安海港:閩粵移民多由泉州晉江遷來,移民多為〝施姓〞,以六姓府為信仰中心
【資料來源:大台南的西城故事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】
圖片來源:台南歷史散步(下)─黃靜宜,王明雪編著,遠流出版社
逛完神農街,來逛逛附近的小巷子
這戶人家的植物生命力似乎非常好,長到對面去了
看到這窗戶(應該是吧),感覺也是古蹟
好一點
記得這附近有水仙宮,我想穿過神農街面的市場,到另一條路應該就到了吧!
可是經過市場,走到盡頭,好像沒看到大馬路呀!連小巷子都沒有,覺得奇怪時,往右轉走幾步,就看到我尋尋覓覓的水仙宮了,原來祂隱藏在市場中
水仙宮
建於清康熙54年(1715年),來台經商的泉漳諸商旅為祈求海上平安,貿易順利,合力興建水仙宮,供奉海上守護神─水仙尊王夏禹,目前水仙宮所供奉共有5位係:禹帝(大禹)、楚王(項羽)、奡王(寒奡)、屈大夫(屈原)、伍大夫(伍子胥),俗稱「一帝二王二大夫」,都與水有密切關係。隨著海上貿易日漸興盛,水仙宮一躍成為城西的商業中心,而隨著商業鼎盛,青樓妓院也興盛繁隆,在咸豐九年(1859)的詩可見一般:「水仙宮外是儂家,往來估船慣吃茶,笑指郎身似錢樹,好風吹到便開花。東溟西嶼海潮通,萬斛泉源一葉風,日暮數聲欸乃起,水船都泊水仙宮」。但隨著南勢港的淤塞,水仙宮繁華不再,初建時有3進大殿,在日據時代末期,正值二次世界大戰,日本人為建防空地,拆除水仙宮的中、後兩殿,只留前殿,台灣光復後,以僅存的前殿為基礎,改建為現貌。
【資料來源:大台南的西城故事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,及台南歷史散步(下)─黃靜宜,王明雪編著,遠流出版社】
由上面五條港古今示意圖及咸豐九年的施不難想像當時的盛況,而現在可能下午時分,市場也收攤了,所以人潮也散了,入口也只開左邊
很久以前就想來海安路照相,沒想到這些藝術就在這次行程範圍中
在神農街入口處的壁畫旁的創作
老夫妻坐在這休息
這是海安路有名的藍曬圖,好像快要被拆除了,還好有看到
因為時間還早,所以到處走走看看,意外發現了一個規模頗大的牌坊,也發現了一個從沒聽過的廟宇─風神廟,還遇到神明遶境(應該是吧,我也不確定)
風神廟及接官亭
風神廟創建於清乾隆四年(西元一七三九年),地臨南河港安瀾橋邊,居水陸必經之處,主祀風神,崇功報德,以庇護台海舟楫航行安全,並設置官廳與接官亭,做為往來府城文武官員迎送餞別,備及繁榮。乾隆四十二年(西元一七七七年)台灣知府蔣元樞重修,規模寬廣,為清代七寺八廟之ㄧ。及日據時代,因開闢道路而拆廟,乃將供奉神像移至官廳,即成今貌。風神廟祭祀風神爺,又稱〝風伯、風天王、風后〞,是掌理五行氣象之神,及航海的保護神。相傳,黃帝在尋覓風后時,做了一個夢:大風吹去天下之塵垢;另一傳說,風神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箕星,擁有興風的能力,是能造福萬物的神。
接官亭初建時為三進堂屋,第一進是大門,第二進為接待官員設宴用的官廳,第三進是風神墊,專祀風神,以保佑官員渡海平安 之後當地人又添建第四進,加祀觀音大士。
接官亭石坊台灣知府蔣元樞從泉州訂做,建材為花崗岩及青斗石所構成,高約8公尺,寬約5公尺,石坊正面橫批為「鯤維永奠」,兩側各為「疊嶂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」、「揆文奮武狀東南半壁金湯」;背面橫批為「鰲柱擎天」,兩側各為「萬王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兮舜野」、「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」,全出自蔣氏的揩書
台南四座石坊分別為:泮宮石坊、蕭氏節孝坊、重道崇文坊、接官亭石坊
【資料及圖片來源:台南市政府所立之告示、風神廟管理委員會製作的解說小冊,及大台南的西城故事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】
七寺八廟為清朝臺灣臺南府(約今臺南市中西區)十五間寺廟的合稱
七寺:開元寺、法華四、竹溪寺、彌陀寺、龍山寺、重慶寺、黃蘗寺
八廟:台灣府城城隍廟、武廟、大天后宮、水仙宮、藥王廟、東嶽廟、風神廟、龍王廟
其中黃蘗寺及龍王廟目前已不存在
【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4%B8%83%E5%AF%BA%E5%85%AB%E5%BB%9F】
接官亭石坊─府城出入門戶
正面橫批為「鯤維永奠」
兩側各為「疊嶂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」、「揆文奮武狀東南半壁金湯」
背面橫批為「鰲柱擎天」
兩側各為「萬王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兮舜野」、「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」
下方的應該稱做繡旗─是神轎的儀仗之一,顯示神明的名號及身分地位
風神廟─三級古蹟
這是風神廟內陳設的建築立體縮圖
石碑,可是很可惜已經風化了,看不清楚上頭的文字
好像很少在廟宇見到這樣的牆
在風神廟兩旁的鐘樓及鼔樓
風神廟內除了供奉風神爺外,還有雷公及電母,因為在寺廟內,不知道照神像是否會冒犯神明,所以不敢照相,雷公及電母的照片均引用自風神廟管理委員會製作的解說小冊中
雷神─天上警察
雷神又稱「五雷元帥」,是懲奸鋤惡之神,鳥嘴鳥爪,面貌嚴厲,腳踏雷鼓,手持斧頭鑿子,做打雷狀。【資料及圖片來源:風神廟管理委員會製作的解說小冊,及台南歷史散步(下)─黃靜宜,王明雪編著,遠流出版社】
電母─據說從前一位孝順的寡婦因婆婆生病想吃肉,但因家貧無法購買,在孝心驅使下割下自己的肉讓婆婆食用,但因肉堅韌難咬,婆婆大罵媳婦不孝,並命她倒掉,媳婦滿腹委屈的倒掉時被雷公看到,以為她糟蹋糧食,所以把寡婦轟死,後來查明此事後,為補償寡婦及避免再發生冤案,所以封寡婦為電母,每逢雷公打雷前,電母先發一道閃電照明是非善惡。
【資料及圖片來源:風神廟管理委員會製作的解說小冊,及台南歷史散步(下)─黃靜宜,王明雪編著,遠流出版社】
在風神廟的對面是西羅殿,而這天熱鬧的西羅殿,不過因為好像大家都很忙,我也不敢問工作人員,也不太敢照相,雖然沒照片,可是還是要簡介
西羅殿
本廟宇是泉州南安縣郭姓移民自南安詩山鎮鳳山寺分香至此所建,主祀廣澤尊王,相傳台南〝做十六歲〞的成年禮儀式,是源自於南河港渡口郭姓渡頭工人的風俗。【資料來源:大台南的西城故事─台南市政府文化局編印】這應該是七爺八爺吧
這鞭炮會不會陣仗太大了點,好像好幾條,最後合而為一
在我走過時(還沒開始前),因為從鞭炮旁邊走過,突然有鞭炮響時,我真的嚇到跳起來,不過還有是零星的鞭炮,不是這成串的
同事告訴我附近有好吃的冰淇淋,可是我根本沒看到,反正看到巷子就進去看看,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,結果亂走一通後,還真給我走到這了,真是不得不稱讚自己一下
捲尾家冰淇淋
要抽號碼牌?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
我點的是〝手造黑蜜〞口味,不會太甜,吃完也不會有口渴的感覺,整體說來還不錯
之後想說來到國華街,就來買好吃的竽頭糕,可是竟然公休,真是太傷心了(不過在到達竽頭糕店之前,我還不斷往反方向走,還好我聰明,知道路是長在嘴上的,不是記在腦子裡的,不然不知道要走多少冤枉路)
一直看看夜間的神農街,在2015/7/30老姐來台南二日遊,不過我們要上班所以下班後聚聚,來到她們(姐跟婷奎)還有我都想來的神農街,不過來到這已經晚上10點多了,已經沒啥遊客了,店家也差不多都關了
白天跟晚上的感覺差好多
慢慢鳩生活木做已經告訴你,她們關門休息了
這裡的店好像又有更新了(上次來這家好像還沒開)
招牌在燈光的襯托下,更有特色